公司新闻

五十年代农业机械化的特点(农业机械化的历史)

2024-06-16 90

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具有什么特征?

1、所有制形式:我国农业的所有制结构兼具公有和私有特征。国家的策略在所有权中的处置权方面倾向于公有化,而在经营管理、收益权方面则倾向于私有化。这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家在实施农业政策时的权衡困难。 生产力形式:农业生产力主要体现为大量的人力投入,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。

2、中国的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导,家畜饲养业为辅。 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良,如牛耕的使用,使得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。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,突显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互补性需求。中国农业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:- 原始农业阶段:农业生产水平较低,产量有限。

3、现代农业产业的特征 (1)产业链越来越复杂,长短交织。(2)地域特征明显,与当地农业资源关系紧密。(特色农业、一村一品)(3)现代农业产业链中主导环节(主体)后移,主要集中在产后环节,产前、产中和产后环节并不完全统合(产后是产中环节的5倍多)。

4、我国农业有以下特点:所有制形式 “亦公亦私”,即:所有权中的处置权公有化,经营管理、收益权私有化。两者相互钳制,国家施行策略往往顾此失彼,进退失据。生产力形式 表现为众多的人力,机械化水平低。

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具有哪些特点

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发展,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。1949年,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只有01万kW,农用拖拉机只有117台,一些大型农业机械,如联合收割机、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,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不到1%。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,农业机械拥有量增长了上千倍,有的品种甚至数万倍。

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的基本特点:①农业机械化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,不仅重视增加产量和节省劳力,也重视为农民增加收入。②根据国情、国力确定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,与工业、能源、科技、资金和劳力安排等方面的状况相适应。

农业的机械化实现了用机械动力和电力代替人力和畜力,以工作机械代替人的手工工具。70年代以来,农业逐渐推广应用自动控制、电子计算机、系统工程、遥感等技术,实现部分生产作业和管理自动化,取得了提高作业质量、效率和安全、省力等效果。

美国农业的特点三大化

1、美国的农业生产高度专业化,机械化、电气化、化学化和良种化的水平很高。这使得生产效率和产量都很大,但也可能导致有时生产过剩。 农业地区生产的专门化 这包括:-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,发挥地区优势;- 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,提高农业生产技术;- 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管理。

2、农业特点:高效化、专门化、区域化,在生产过程中主要体现为高度的良种化、机械化、电气化。生产优势特点:得到相关政策的支持,现代化水平和生产率水平较高,农业生产高度区域化、一体化,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比较完善。

3、美国农业的特点三大化 美国农业特点主要体现为农业机械化、专门化(农业地区专门化和农业生产专门化)、区域化。美国农业生产优势特点 (1)农业现代化以及生产率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领先水平。(2)商品率较高,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业为基础。(3)农业生产高度区域化和一体化。

4、美国农业特点三大化 美国农业特点 美国农业特点主要体现为专门化(农业地区专门化和农业生产专门化)、区域化、高效化,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主要体现为高度的机械化、电气化、化学化和良种化。美国农业生产优势特点 (1)美国拥有极高的农业现代化和生产率水平。(2)商品率高。